>



翻译公司
   
  关于我们
  翻译实力

 


 

 

 

 

 

 

 

 

 

 

 

 

 

 

 

 

 

 

首页 > 关于成都博雅翻译 > 翻译资料
翻译公司
翻译公司

从英汉农谚比较看中英两国传统产业地位及影响
2010年11月15日  作者:  成都译网-成都翻译网-成都翻译公司  浏览选项:    本文已被浏览 1743 次

[论文关键词]农谚;农业生产;畜牧业;渔业;隐喻性谚语
四川翻译  [论文内容提要]谚语作为生活经验的结晶,其产生、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过程。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得古代中国和英国两个民族走向了两条不同的生产道路。中国以农业为主,而英国以畜牧业和渔业为主。因此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或以农业为题材的谚语及以农业生产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而英语中则有很多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谚语及用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 四川翻译
  
  尽管对于谚语的界说中外学者或词典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大部分把它与人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著名的《韦氏大词典》认为谚语“是一种通用的语言,是一种生活经验智慧的累积”。曾自立在《英语谚语概说》中对英语谚语的定义是“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凝聚了人民群众生活的经验”。王德春(2003)在《汉英谚语与文化》中指出谚语的其中一个特点是“言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谚语作为生活经验的结晶,其产生、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过程。在古代,人们采用言语这种形式把生产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传播给社会、留传给后代。最初的谚语主要是传授生产劳动知识,与其生产劳动相关的现象事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逐渐复杂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谚语的功能也日趋丰富,逐渐成为各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概括,使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思想的总结,也是该民族历史、事件、生活传说和风土民情的记载。本文拟从汉英谚语比较中去探讨中英两国传统产业地位及对两国文化的影响。 四川翻译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国最终走上了农业生产的道路,农业生产即粮食种植业,因而在我国的历史和社会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的地位,长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中华民族也由此对农业生产形成一些特定的认识,如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等,视农业为“本业”“主业”。从汉语谚语中也反映出这一特征。在汉语谚语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或以农业为题材的谚语,称为“农谚”。《中国谚语资料》编辑的四万多条谚语中,其中农谚约占五分之一。这些农谚记录了农作物生长的特征和农业技术措施,细到改土、选种、耕作、播种、施肥、水利、防虫、管理、收获、贮藏、农机等各方面,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农事经验的结晶。 四川翻译
  例如: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若要庄稼好,天天起个早;
  治水治田,越治越甜。
  英国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广袤的平原及高原,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走上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道路。加之其海岸线长而曲折,英国人民西临海洋,他们的生活与海洋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捕鱼业在英国的历史和经济中也占有较重的地位。大不列颠民族在饮食习俗、传统生产等方面都与畜牧业、渔业生产有直接的联系。在英语谚语中,有很多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例如:
  When the wind in the east, it’s 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风从东方来,不利于牲畜不利人)Change of pasture makes fat calves.(要换牧地,牛羊易肥) 四川翻译
  It is by the mouth of the cow that the milk comes./ It is by the head that the cow gives milk.(要使母牛多产奶,喂好喂饱是正该)
  Shear your sheep in May and shear them all away. (剪毛要趁五月天,剪完你的全部羊只莫迟延)
  The master’s eye makes the horse fat. (马要养得壮,时刻多看望)
  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 (要想抓鱼就不要怕弄湿自己)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勿弄斧) 四川翻译
  谚语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具有超出各种文化背景差异的共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言语常常是建立在比喻意义而非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隐喻中的喻体和本体的联系是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直觉经验的基础上。在人与自然的互相作用中,地域的不同社会文化、生产劳动、政治宗教以及风土人情的差异会使人们获取的直接经验不同,因而人们对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联想就会不同。汉英中的隐喻性谚语对于喻体的选择往往表现出各自强烈的民族个性。对比汉英谚语喻体选择的差异,就会发现两国传统产业的不同及其影响的差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一直以农业作为主业,它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农业生产对我们民族的素质、整体性格及心理特征、观点、意识及其传统文化,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朱筱新、车华玲:2002)在汉语谚语中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占有相当的比重。 四川翻译
  涉及教育类的谚语,如:
  一年种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禾苗不管难高产,孩子不管难成才。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肖不如无。
  涉及人生、做人的谚语,如:
  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那头牛。
  田是命根,认识真神。
  涉及理想志向的谚语,如:
  人勤地听话,志坚石结瓜。
  田有阳光稻谷香,人有理想劲头藏。

涉及学习、思考的谚语,如:
  读书种田,早起迟眠。
  沃土不耕无收获,脑子不用不灵活。
  涉及行为的谚语,如: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谎话讲不得,庄稼荒不得。
  肥料是土地的宝贝,汗水是丰收的蜜汁。
  涉及时间的谚语,如: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时间的梨在勤奋者的额头上开出无数条智慧之渠。
  关于谚语的谚语,如:
  茄子不开虚花,谚语都是实话。
  别看都是庄稼话,撒在田里能开花
  前文说过大不列颠民族在饮食习俗、传统生产等方面都与畜牧业、渔业生产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英语谚语中用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占有相当的比重。四川翻译
  涉及教育类的谚语,如:
  Feeding out of course makes mettle out of kind.(逸出常规的牧场,饲成出乎其类的牲畜)
  The master’s eye makes the horse fat. (马要养得壮,时刻多看望)
  Good pasture makes fat sheep.(好牧场出好羊)
  涉及人生、做人的谚语,如: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 when the shepherds quarrel.(牧人争吵,羊被狼吃)
  There are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每群羊群里都有黑羊)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带马到河边容易,逼马饮水难) 四川翻译
  涉及学习、思考谚语,如:
  The bull must be taken by the horns.(要制服公牛,应抓住牛角)
  Cut no fish till you get them.(鱼还没捉到,不要忙着开膛)
  Keep your ain fish-guts to your ain sea-maws.(要把鱼肚肠用来喂自己的海鸥)
  涉及理想志向的谚语,如:
  Every little fish would become a whale.(每条小鱼都想长成巨鲸)
  No fishing to (like) fishing in the sea.(捕鱼莫如去大海)
  The sea has fish fir every man.(大海里有的是鱼)
  涉及行为的谚语,如:
  Every time the sheep bleaks it loses a mouthful.(羊每叫一声,就少吃一口)
  Fish begins to rot from the head.(鱼要腐烂头先臭)
  Better go home and make a net than long for a fish in front of a pon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四川翻译
  涉及时间的谚语,如:
  Time is like the fish in the net back to the sea.(时间就像网里的鱼跳回大海一去不回)
  
  中华民族与大不列颠民族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而分别走上了农业生产和畜牧业、渔业生产的道路,然后在这两种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的制约和影响下,两个民族在以后的历史中又走上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建立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了传统文化及生活习俗上的差异。而“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王德春, 2003)与民族的经济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农业生产为“主业”影响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着浓厚的充满农业生产气息的汉语谚语,以畜牧业、渔业生产为“主业”影响下的大不列颠民族传统文化孕育着浓厚的充满牧业、渔业生产气息的英语谚语。因此,英汉两种谚语的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的背景差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汉谚语中文化内涵。 四川翻译

  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汉语谚语主要参照由郑勋烈、郑晴编著的《中国谚语》(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英语谚语主要参照高兰英编著的《实用英汉谚语词典》(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筱新,车华玲.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文化与修养 [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2.

四川翻译
 
 
上篇文章:试论外事口语翻译的特点及要求
下篇文章:女性翻译主义的文本意义浅析
 文章搜索
 
搜索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