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2010年4月初,中央电视台证实接到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规避英文缩略词,如NBA、CBA等。与此同时,央视在转播体育比赛时开始屏蔽NBA、CBA等外文缩略词,分别改称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
对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10日表示,国家语委对字母词的使用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希望能尽快汉语化,以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调侃索性把CCTV-1台标改成中文“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再把字号往豪华处放大,场面应该很壮观。但也有不少网友对这一规定表示支持:“汉语里夹杂着英文,搞得汉语有些不伦不类,这样的习惯该改改了。”
4月14日,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巡视员高长力在参加“规范外来语译名,创造和谐语言环境”座谈会时表示,一些媒体称广电总局“屏蔽”外语缩略词的表述是不恰当的,“其实不是屏蔽,就是规范使用,我们并非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要求外来语进入汉语后应规范使用”。
对“规范英汉互用”的讨论亦因此浮上水面。2010年4月14日上午,“规范外来语译名 创造和谐语言环境”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人员有国家语委、国家广电总局的官员,有在京几大媒体的代表,还有来自中国翻译协会的领导和专家。
事件影响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傅振国表示,自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改革开放促使中外交流迅猛扩大,英语如潮涌入。我们的翻译落后于生活,于是英语单词嵌入汉语中的现象开始出现, 另一方面,过度重视英语教育,也是英汉混用情况泛滥的祸首之一。由此造成,在各种公开出版物中,不经翻译、直接将外来语嵌入汉语中使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如果不加制止,将有蔓延的趋势。
在年轻一代的语言习惯中这种英汉混用的现象更为泛滥:“这话我都说过N多遍了。”“我们来PK一把。”等等。“按照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英语侵入汉语的速度,按照中国年轻一代对英语的崇拜对汉语的轻视,按照我国知识分子目前对待英语侵入汉语所持的麻痹麻木的精神状态,不用300年,100年后,汉语将会消亡。”傅振国的话听来令人震惊。但也有人认为不能说“英语入侵汉语”,不应该把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
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文字处处长于虹也强调了英文词汉化的必要性。她认为,一方面,英文词的语音、书写形式都与中文不同,直接嵌入汉语中显得另类,并没有成功实现外国语言在本民族的转化;另一方面,直接嵌入英文词的做法不利于我们民族文字语言的发展,因而限制了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繁荣。傅振国认为,英汉混用的趋势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只懂汉语不懂英语的人看不懂,只懂英语不懂汉语的人同样看不懂。最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悲剧:中国人只有学英语才能看得懂自己的汉语。通用语言的规范化只限于国家文化的主阵地,并不干涉公民的自由言论行为。
与会媒体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一致倡议: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外来语在汉语中的使用;倡导全国翻译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发挥表率作用,自觉维护语言文化,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尽快建立权威的外来语译名审定机构,专门负责外国人名、地名、科技术语及其他词语的翻译规范工作,统一发布、统一使用。
观点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
“一个国家的语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语言,保护我们的语言,维持我们的软实力,以维持中国人的民族文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教科文卫部主任傅振国表示:“在汉语环境中使用NBA、GDP这样的英语是犯法行为,它没有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的标准使用语言文字,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维护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和生命力,应该更能让国人心里的天平倾斜。——检察日报 郑博超
(本文已被浏览 154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