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场面浩大,涉及人物数百,要把如此繁复的人物阵容翻译成英语,谈何容易?
《红楼梦》现有两种英文全译本,其一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另一种是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及约翰•闵福德翁婿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下简称“霍译本”)。前者的人名翻译大体上采用了音译法,后者则别出心裁,使用了多种手法翻译人名。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将侧重讨论霍译本在人名翻译上的处理。
对于《红楼梦》中具有社会地位或主人身份的人物,霍译本往往采用音译,这从某种程度上区分了人物的角色,比如王熙凤(Wang Xi-feng)、甄士隐(Zhen Shi-yin)等。另一方面,霍译本也大量采用意译,大致有以下四类——
别号的翻译
《红楼梦》中的诗社成员都有各自的别号,如“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李纨)等。霍译本在翻译别号时,自由度相当大,比如,将“枕霞旧友”译作“Cloud Maiden”,将“蕉下客”译作“Plantain Lover”,将“怡红公子”译作“Green Boy”。
译者时不时地跳脱原文,放弃一些语义,将所有的别号译名都控制在两个单词之内,强调名字本身的称名功能,这是考虑到英国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把“怡红公子”译作“Green Boy”看似离谱,其实正好呼应了霍译本中“怡红院”的译法——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霍译本舍“怡红”而取“快绿”,主要顾及中国文化中“红色”的美好象征在英文里是行不通的,所以用“绿色”或“金色”来代替。
但是,“红色”在《红楼梦》中具有重大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霍译本如此取舍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奴仆名字的翻译
曹雪芹笔下家奴的命名并非信手拈来,往往反映主子的情趣、意愿、乃至奴仆的命运。霍译本在翻译时采用意译,且都不超过一个单词,使得译名简洁生动,深入人心。霍译本往往对原义有所取舍,比如将“金钏”译为“Golden”,将“麝月”译为“Musk”,将“双寿”译为“Oldie”等。有时甚至完全舍弃原义,比如将“紫鹃”译为“Nightingale(夜莺)”。这一改动无非也是考虑到了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杜鹃鸟(cuckoo)在中国是“坚贞忠诚”的意象,在英语中却含有“对丈夫不忠”之寓意;“夜莺”在英语中象征对高洁美好的执著追求,与中文里的“杜鹃”相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晴雯”(Skybright)的翻译。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第一篇“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暗含了晴雯的名字——“霁”指“雨、雪初晴”、“彩云”即“雯”,暗谶晴雯的悲剧结局。粗粗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译的。但霍译本却译得非常精彩:“Seldom the moon shines in a cloudless sky / And days of brightness all too soon pass by”,译文不仅音律工整,语义准确,而且还暗藏了晴雯的名字,点出人物命运,可谓上乘之译笔。
戏子艺名的翻译
红楼十二官(如“豆官”、“艾官”)及“琪官”都是演员们的艺名,为了渲染艺术色彩,霍译本移植了法国文艺对英国的影响,采用法语词来翻译艺名,如龄官(Charmante)、文官(Élégante)、芳官(Parfumée)等。
法名道号的翻译
《红楼梦》中不乏僧、尼、道、仙,对这一群体的翻译霍译本也是独具匠心,使用拉丁语、希腊语和意大利语甚至梵语,将西方神职人员的工作语言移植了过来。如:智能(Sapientia,[拉丁语]“智慧”)、妙玉(Admantina,[拉丁语]“金刚石”)等。霍译本对“茫茫大士”(Buddhist Mahasattva Impervioso)和“渺渺真人”(Taoist illuminate Mysteroso)的翻译更是相映成趣,令人拍案叫绝。